说起“八一”这个日子,哪位中国人心里没点敬意和感慨?年年都说致敬军人,说起来大家也都习惯了,可每逢七月快到尾的时候,军人那种刚毅的影子就在脑子里晃悠。可你有没有想过,退下军装的他们,现在怎么样?领取军功章、放下钢枪,他们到底是身披隐形铠甲,还是被岁月拍上了沙滩?眼看又快到“八一”建军节了,惠民县的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特别来了一场座谈会,说是回忆过往,也想解解当下的心结。这个场面到底是走流程还是真关心?形式大于内容,还是实打实的兑现承诺?这一切,真有那么光鲜那么温暖吗?别急,今天就咱们一起来翻翻底牌。
晴天一地鸡毛人,雨天满腔铁血魂。会场设得还挺讲究,气氛正儿八经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领誓人嗓门一高,所有人刷地右拳紧握,重新念起了那一页入党誓词。你别说,这玩意儿真有魔力——一下子把人拉回那些五点起床的清晨、靴子跑得破音的训练场。脱下军装没脱情怀,那宣誓声里的每一句,每个动作,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青春的逆鳞。有人可能会觉得“老三套”,但你细品,这种集体仪式感,比啥鸡汤都管用。尤其是“永葆本色”,这句话听得让人有点小鼻酸。对比现在社会各种“变色龙”,退役军人的纯粹难得一见。
座谈会上开场的那位孟局长,可不是个摆设。其实这个岗位干起来比当兵还要头疼,前有各种政策压力,后有退役兄弟的万般诉求。一边捧着文件,一边得像大哥一样拍着胸脯给大家打气。孟局长举着话筒,说那些美滋滋的高帽子,比如“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贡献”什么的,大家都听得懂。可底下的人比谁都清楚,军旅生涯的光环,褪的时候没那么耀眼。局长还是挺会聊的,没止步于“感谢”,更提出了要聚焦服务保障、权益维护,说得其实很接地气。你要说真把每个政策都能落实到位,肯定夸张,但态度在,大家也能感受到几分“家”的归属。这种官话一旦有了温度,听进耳里就变得顺溜。
说到底,老兵们更关心的是“脱下军装以后,我是不是还被国家惦记着”。这一点太实际。很多人退伍后,脱了制服,转到社会新岗位,三天两头就得重新“考军功”。家里亲戚,邻里朋友,有人会高看你一眼——“看看小刘脱了军装干得也不错!”有人吐槽你咋成“酒桌将军”了。会场里的发言环节,绝不是寒暄喝彩那么简单。大家伙儿掏心窝聊变化、讲经历,有人谈到角色转变的不适,有人讲述创业的摸爬滚打,不忘军人作风。可见,军队出来的人,基本都在拼。只是,人走社会这条道,总是先“碰壁”再“上道”。仿佛一夜之间,曾经的钢铁战士得学会琐碎红尘的生存规则,昨天还在扛枪保卫边疆,如今要和菜市场大妈砍价,切换方式这么突然,心里能没点嘀咕吗?
其实,退役军人最想说的,大都是希望“再用武之地”。不少人在发言中提到自己如何在新岗位上继续发光,不少建议也是想让这种“铁骨铮铮”别被社会当成“橡皮泥”。大家说得很实在,建议些啥?比如提升退役军人的职业教育、打通就业平台、更多关怀心理健康,还有“用人单位别只看学历,多看担当和责任感”——说白了,就是想让“能打仗”的人,在社会上也“打得赢”。你说社会复杂、竞争激烈?可惜,大浪淘沙,兵王不该被晾在一边。“认同感”和“尊严感”这种东西,换谁都舍不得扔。
其实挺多人忽略了一个现实。退役军人不是软柿子,政策关怀固然重要,但他们自己也不喜欢被当成玻璃娃娃。真要帮扶,也是力所能及的扶一把,而不是每事每刻保护伞一撑。否则,谁都知道“温室花朵”活不久。现如今,不少地方都热衷于搞这种仪式感满满的活动,对外传递给社会一个信号,“咱真把退役军人当回事”。你要说这完全无用,那绝对冤枉。这类座谈会一个好处就是搭桥铺路,让退役军人和相关部门面对面聊,减少了隔靴搔痒的形式主义。这不,会议在温馨与坦诚中结束,半点跑偏都没有。
对了,有点小细节。会后有人悄悄问,除了仪式和口号,还有没有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坦白说,社会氛围的确在慢慢变好。普通人开始在意这个群体,崇敬之外也多了点实在的举动。但要说所有问题都一扫而空,也是痴人说梦。现实远远比会议发言更复杂,还要靠相关政策落得更细,执行有力度,各种配套别掉链子。梦想很丰满,落地还得再一点点来。
此类活动里,还得防着“作秀”嫌疑。不过这次惠民县用真心搭台,退役军人放下防备聊一聊,这种互信,其实比空洞表彰好多了。官员说起话,比往常多了点人情味,也说明退役军人事务局这些年在变。谁都明白,照顾不是惯着,是一起想办法把兄弟们安顿好,用一个温暖的地方回馈他们守过的冷夜。
有人问,作为普通群众,能不能帮点啥?其实不难。多份尊重、多一点包容就够。别让“退役”二字成了悬在嘴边的廉价口号,让“崇敬”真的落到实处。团队荣誉感这玩意儿,是军人一辈子的底色,也是咱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
当然啦,社会关怀这摊水并非一潭死水,这届退役军人,也不是老早一二十年前那批“只会下棋喝茶”的形象。用“八一”这样庄重的节点提醒人们:每个和平年代的普通日常,都有曾经的卫士保驾护航。挺酷,也挺温情。
你说座谈会就能解决所有现实困境?那还真不至于。不管气氛多热烈,话说得多漂亮,真正的改变还是得一点点渗透进日常。权威部门的承诺、退役军人的自强、全社会的包容,这三板斧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炒冷饭,大家都不爱吃。
问题最后落到老话上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营盘可能在变,但尊重和关怀,永远不能流走。让退役军人真正过得有底气、有尊严、有价值,这才是最大的诚意。政府搭起台子,大家拧成一股绳,军魂才能在社会里处处闪光。哪怕这路上有磕磕碰碰,别怕,会一点点变得更好。
你平时身边有没有退役军人?你怎么看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欢迎留言,聊聊你的故事和想法。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