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2M3轰炸机,北约代号“逆火”。
这是一款由前苏联研发的超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曾让中国“压力山大”。
上世纪中苏关系缓和后,我们有思考过是否采购这款轰炸机,不过到了现在,哪怕俄罗斯求我们买,我们也不会要了。
来自“逆火”的压迫
“逆火”的优势非常显著,它能够以2.71马赫的速度飞行,可谓是世界霍桑飞行速度最快的轰炸机,这意味着“逆火”具有非常强悍的突防性能。
此外,“逆火”的载荷也很优秀,其最大载弹量达到了24吨,且因为航程达到了7000公里,足以实现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远距离袭击绝大多数欧洲国家。
要是进行了空中加油,那它可以从北极基地起飞,直接袭击美国本土再安全返回。
就是因为“逆火”有这样的实力,美军一直保留着“拦截俄‘逆火’”的相关训练项目。
而饱受“逆火”威胁的,不仅只有美欧各国。
在上世纪中苏交恶后,中国也承受着其带来的巨大压力。
其优越的综合性能,使它能够从苏联远东地区的二线机场起飞,绕道日本海上空,对我国高价值军事目标实施打击。
考虑到“逆火”的作战半径在1500-2410公里之间,如果苏联真的对华出动了“逆火”,那我国的北海舰队辖区将被其完全纳入打击范围内,甚至东海舰队,都备受压迫。
而当时的中国海军,并无能够有效应对“逆火”威胁的武器。
因此我国只能让海军航空兵进行日常巡逻时,格外注意“发现并伴随(拦截)苏军‘逆火’等可反舰的机种”。
与此同时,中国空军也借着与美国合作“和平典范”工程的机会,着力于对歼8B的针对性改进,力求使其具备中程拦截能力,以应对来自苏联“逆火”等高速突防目标的威胁。
当然了,相较于海空方面,“逆火”对中国本土的威胁还要更大。
若是苏联打算以之袭击中国本土陆地,甚至都不需要“改道”,毕竟中苏在陆上是直接接壤的,而其作战半径更是足够覆盖我国大多数陆地领土。
所谓我们才能看到,当时我国对陆地防空武器,比方说红旗2防空导弹的改进,基本都是针对“逆火”这类能完成大纵深全空域大规模突袭的空中目标进行的。
可见当时我国对“逆火”的忌惮程度真的很深了。
后来中苏关系缓和,苏联方面同意重启中苏军事合作,我国便开始思考要不要引进“逆火”,但最后我国还是决定不买了。
我们不要“逆火”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虽然“逆火”很强大,但它的作战定位却不太符合解放军。
我国当时会考虑“逆火”,主要是希望将其改进成一款核武空基投射平台,增强空基核力量,毕竟轰6不管怎么说,与正儿八经的“战略轰炸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可如果我国只是想让“逆火”承担空基投射核武的任务,那其最突出最主要的“超音速突防”岂不是就无用武之地了?
要知道我国一贯的核策略都是“防御”,我国不需战略轰炸机这类核武空基投射平台跑到作战一线去。
再者说,现代空战的演进方向告诉我们,“隐身化”将会是未来作战飞机的重要发展方向,从这方面考虑,“逆火”就更没有优势了。
而且我国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轰20的发展良好,早在2024年3月官方就已经“盖章”说“轰20快(服役)了”,我们实在是没有必要花钱请进一款不咋需要的空军装备。
可以说如今就算是俄罗斯相求,我们也不会要“逆火”。
参考资料:
【1】《图—22M3:速度最快的轰炸机,克里米亚上空的鹰》 中国军网[2014.4.23.]【2】《俄媒又传中国购买图22“逆火”轰炸机谣言》 观察者网[2013.1.24.]【3】《再侃“逆火”——中国军队的“逆火”情结》 兵器杂志[200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