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军队在战争中非常依赖大规模火力压制。以朝鲜战争为例,美军在一场九天的交战中,曾消耗多达36万发炮弹,令中国志愿军将士承受了巨大压力。在中国的战斗历史上,解放军同样以惊人的炮火密度予以还击。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谅山战役中,部队在半小时内用300门火炮齐射,倾泻了数万枚炮弹。许世友将军甚至发布了“谅山一间房子都不能留”的命令。这场“万炮齐轰”的激烈攻势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背景?越南方面又做了什么,促使一直以节俭著称的解放军选择了如此猛烈的手段?
谅山战役爆发时,解放军继高平告捷后,迅速把战略重心转向了越南北部的重要枢纽谅山。这座城市不仅扼守越南首都河内的门户,还是连接南北的交通要冲,军事价值不言而喻。一旦攻占谅山,既能有效瘫痪越南的后方供应线,还能对河内形成直接威胁。因此,越南军队在谅山周边部署了重重防线,力图死守。依托巴外山、扣马山等高地,防御阵地层层叠加,使谅山成为防守方的理想堡垒。
高平战役中解放军展现的强大攻势,使越方士兵压力剧增。为遏制部队推进,越军采取了极端做法使用化学武器。历史上,美军曾在越南大规模使用“橙剂”,不仅摧毁森林,也造成大量民众患病和伤亡,有约480万人因此染疾,40万人死亡。令人唏嘘的是,曾经深受这类化学武器之害的越南,在对华作战时也步美军后尘,采用了同样的手段。
随着战事进入白热化,解放军占领了谅山周边的若干高地和据点,但化学武器攻势带来了严重威胁。不少将士在这种攻击下落下病根,部分战友壮烈牺牲。越军还广泛布设地雷,将谅山外围变成密集雷区。地雷设计诡异多样,有的伪装为石块,有的吊挂树枝,数量之多、隐蔽之深让排雷变得异常艰难。负责镇守谅山的越南第三师,号称“金星师”,是越军中的精锐部队,曾在越南战争中与美军多有交锋。
在如此复杂的防御体系面前,解放军强攻将遭受极大人员损失,一旦陷入雷阵,还会被伏击部队从高地压制,推进无比艰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许世友调整攻击部署,命令部队从谅山两翼迂回突破,以规避雷区和正面防御。即便如此,越军依仗地形与丛林优势,频繁露头放冷枪,在茫茫大雾与密林掩护下,解放军的进展屡屡受阻,伤亡持续上升。
为打破僵局,部队投入了重型坦克,试图用装甲力量撕开防线。但越南军队同样拼死抵抗,动用火箭弹和高射炮,击毁了不少坦克装备。尽管战术思路合理,但复杂而恶劣的环境让战斗变成了一场消耗战。双方反复拉锯,越军以地势险要和各种不择手段减缓了解放军推进速度,造成了明显的人员损耗。
伤亡数字的不断增加令许世友将军痛心至极,愤怒与失落交织。但战局逼人,他清楚:如果不能迅速攻克谅山,伤亡只会持续扩大。为避免更多战士倒在异国,必须果断采取非常措施。
1979年3月1日上午9时,许世友下达决策全线集结火炮,对谅山实施密集炮击。300门重炮整齐列阵,瞄准越军阵地。在一声令响后,密集的炮声顿时撼动山谷,爆炸的冲击波席卷整个战区。炮弹如雨点般落下,阵地火光冲天,泥土飞溅。战场哀号四起,越南守军溃不成军。
炮火掩护下,解放军迅速突破417高地、扣马山等要害,将越军赖以防守的地形优势彻底瓦解。而猛烈轰击仍未停歇,持续的炮火让阵地化为废墟,不少炮管在高负荷运行下变得通红滚烫,宣泄着无数战士的愤怒与悲伤。在半小时的密集攻击中,“谅山一间房子都不能留”的命令变成现实,上万枚炮弹炸遍阵地每一个角落。
伴随猛烈轰击,谅山城区顷刻间成为废墟。防御工事尽毁,房屋倒塌,越军守兵或丧生、或走投无路。失去掩护的士兵根本无力再战,不少人举手投降,或仓皇逃离。3月1日当天,解放军顺利攻占谅山省政府大楼,完全掌控谅山北部交通枢纽,也为后续行动扫清障碍。
很多人会质疑,为何素以节俭著称的中国军队,会不惜耗费巨资投入如此猛烈的炮火?这是否违背一贯“经济用兵”的原则?事实上,炮击谅山的决策极为必要。作为军事要地,谅山若迟迟无法攻破,将影响整个战局进展,拖慢战事节奏,增加己方损失。
国际局势也不容耽搁。当时的总体环境要求中国尽快结束对越作战,不宜在谅山陷入长期拉锯。如果越南得到苏联的直接介入,局势将进一步恶化。正因如此,必须依靠摧枯拉朽的炮火,速战速决。
人道角度炮轰作为现代战争中的常规手段,与越南军队在战场上使用被国际法明令禁止的生化武器显然不可同日而语。解放军的行动虽然强硬,但对象始终锁定军事目标,而非盲目杀伤。相反,越军的做法才真正违背人道准则。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过数十年发展,早已具备现代化战争能力。朝鲜战场上,美军的猛烈炮火曾让志愿军苦不堪言,武器装备的代差一度令人痛心。而数十年后,这种差距已经被逐渐缩小。正是依靠几代人的努力与积累,部队终于能用强大的火力呵护士兵安全,将昂贵的炮弹投向对手的坚固防线。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国家现代化的深刻体现。
谅山战役过后,越南军队一触即溃,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1979年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自卫反击战达到预期目标,战事至此告一段落。中国军队在重重阻碍下最终取胜,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显著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这轮密集炮火,不仅终结了“小米加步枪”的时代,也昭示着中国已步入现代军事强国的行列。
战争之后,越南对中方态度发生转变。虽然双方在之后十年间时有对峙和小规模摩擦,但越军再也没有胆量发起大规模进攻。这一切,无疑印证了“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的深刻含义。
参考文献:
热点新闻. 在对越反击战中,为何许世友震怒,要玩炮齐轰平谅山.[OL].2021.08.29.
凤凰资讯. 谅山战役.[OL].2009.02.16.
军旅岁月网. 127师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进攻谅山战况(谅山战役).[OL].201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