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调将中国定位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却在军事挑衅后火速找美国“求保护”,转身又向中国递经贸橄榄枝。 这种“双面操作”暴露了日本既想借反华旗号扩军,又怕丢了中国市场的心态。 中国用航母实弹演练和供应链反制,给日本上了一堂“玩火必自焚”的硬核课。
日本放狠话:11字定位背后的“军事算盘”
2025年5月,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草案甩出一句狠话:中国是“对我国构成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 这11个字被印在开篇第一章,还配上“接近临战状态”的危言解读,瞬间登上日本各大媒体头条。
但细看内容,日本真正的意图呼之欲出。
扩军借口:草案强调要“拥有反击能力”和“从根本上加强防卫力量”。 所谓“根本”,就是砸钱。防卫预算计划2027年翻倍至GDP的2%,采购美制“战斧”导弹、升级西南诸岛军事基地。 日本防卫省甚至放话要联合北约、澳大利亚“多国抗中”,想把美日同盟扩成“东亚版北约”。
转移国内矛盾:日本经济持续低迷,2023年GDP被德国反超跌落全球第三,民众不满高涨。 炒作“中国威胁”成了转移视线的捷径。 连日本学者都承认:“渲染外部危机,是政客最廉价的止痛药。 ”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接戳破:“日本拿中国说事,是老套路,是编剧本找借口。 ”
经济“暗度陈仓”:日本企业用脚投票
嘴上喊着对抗,日本身体却很诚实。
数据打脸:2024年,日本对华出口额突破4000亿美元,占其总出口额的27%,连续15年稳居最大贸易伙伴。 日企在华投资收益率高达18%,远超欧美(8%)和东南亚(10%)。三成日本上市公司利润依赖中国市场,连日本财务省都警告:对华制裁将引发“不可逆的经济重创”。
合作不停反增:就在白皮书发布后一个月,日本13个县市代表团跑到江苏无锡参加“中日地方政府论坛”,签下17份供应链对接协议。 2025年2月,5家日本软件商入驻深圳中日AI协同开发中心;浙江宁波港口扩建项目中,日企丸红株式会社豪掷2.6亿人民币投资。
政策“拖字诀”:日本半导体出口管制迟迟不落地,光刻机对华销售政策模糊。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报告直言:“日本在核心技术联动上态度不坚决,政策弹性大。 ”说白了,怕断供后自家工厂先停工。
军事挑衅遇硬核反制:45米对峙与稀土断供
日本在东海和南海的小动作,撞上了中国“铁板”。
航母交锋现场:2025年6月,中国辽宁舰、山东舰双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演练时,日本P-3C巡逻机强闯训练区。 歼-15舰载机两次升空拦截,第一次贴飞45米僵持40分钟,第二次在P-3C前方900米高速掠过。 国防部发言人蒋斌大校警告:“日方再挑衅,必引发不测事件! ”
经济反制精准打击:中国削减对日出口制造相控阵雷达的稀土材料镓、锗,重创日本第五代舰用雷达研发。 三菱电机、鹿岛建设等参与西南诸岛军事化的日企,遭中国反垄断调查,对华合作项目被冻结。 日本防卫省内部报告哀叹:“稀土断供让新雷达项目倒退三年。 ”
日本困境:被美国当枪使,还怕走火
日本的“双面外交”,暴露了其战略尴尬。
美国施压难扛: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要求日本承担更多驻军费用。 冲绳民众持续抗议美军基地,东京爆发反战游行,民众怒斥“别用我们的税金买导弹! ”
历史污点反噬:日本扩军引发邻国警惕。 中俄联合巡航逼近日本海,俄军舰绕行钓鱼岛时直接无视日本抗议。俄媒嘲讽:“日本在亚洲早已信用破产。 ”
中国对策:斗破挑衅,稳住压舱石
面对日本摇摆,中国选择“该斗就斗,该合就合”
军事亮剑不手软:歼-20常态化巡飞东海,压制日本F-15J战机;东风-17导弹瞄准九州美军基地;海警船在钓鱼岛用电子围堵驱离日本巡逻船。
经济开门不打烊:中国贸促会恢复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合作机制,设立跨境支付绿色通道。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点破本质:“美日炒作中国威胁,实为霸权转嫁责任。 ”
日本的算盘珠子,终究崩了自己脚面
当石破茂一边喊“构建稳定的日中关系”,一边配合美国将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条约》,日本的政治信用正被透支。 正如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的警告:“若日方继续挑衅,中方必坚决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