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信获取完整报告,欢迎定制其它行业的研究分析报告
六、 创新成果介绍
我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智能化、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技术创新成果,在关键技术突破和新产品研发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 新能源领域
关键技术突破
· 固态电池技术:宁德时代、丰田等企业在固态电池技术上有重大进展。丰田的硫化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较主流三元锂电池提升 50%,搭载车型续航可突破 1000 公里。日系车企押注硫化物路线,中韩企业聚焦氧化物路线,中国初创企业如辉能科技则采用“软包固态电池”路线。同时,固态电池的量产将重塑新能源产业链,上游材料需求激增,氧化锆、硫化物粉体市场规模预计 2025 年突破 500 亿元。
· 智能驾驶技术:预计2025 年智驾新技术将升级到 L3 级,有条件自动化的 L3 级智驾汽车将加速落地。新一代 AI 技术让汽车实现“五感升级”,还构建起百余个行车安全场景库,模拟 90%以上典型的行车风险场景。
· 充电技术:比亚迪发布了最新的充电平台,电压统一提升至1000 伏,推出了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系统,最大输出功率最高可达 1360 千瓦,实现从 0 充到 80%电量仅需 6 分钟。多家企业正在研发具备超充性能的全固态电池,计划在 2027 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新产品研发成果
· 尊界S800:这是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推出的超豪华品牌产品,自上市以来市场反响热烈,上市19 天大定突破 5000 台。该车在研发、供应链、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与华为深度融合,首创多项行业技术。
·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整车制造和核心技术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动力性能与续航能力双重提升,可实现零下30 摄氏度低温自启动的电堆。其应用已经从早期的公交车广泛拓展到干线运输、冷链物流、市政环卫、出租网约等交通运输领域的多元化场景。
· 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向中低价车型普及,AI 技术重构汽车商业模式,如个性化服务与数据驱动运维。多家车企展示了最新智驾研发成果,如华为的华为乾崑 ADS 4 智驾系统、小鹏汽车的图灵 AI 智驾芯片等。
(一) 智能化领域
智能驾驶技术
· L2 + 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2025 款起亚 K5 等车型搭载了该系统,功能覆盖场景全面拓展,如 FCA 前方防撞辅助系统新增交叉路口识别功能,HDA 高速公路驾驶辅助系统升级至 2.0 版本,支持自动变道超车功能。
·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AEB 系统的渗透率和性能表现逐年提升,基于端到端深度学习架构的新一代 AEB 系统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适应性显著提升。
· 领航辅助驾驶系统(NOA):NOA 功能从最初的机械式定速巡航、自适应巡航,发展到基于高精地图实现高速场景自动变道、高速领航辅助驾驶,正加速渗透至用户的日常驾驶场景,显著降低驾驶操作负荷。
智能座舱技术
· 语音交互性能提升:语音交互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城区、高速等复杂噪声场景中,语音交互成功率稳步攀升,功能覆盖也拓展至导航设置、音乐播放、车辆控制、信息查询等丰富多样的功能。
· 全景环视系统:全景环视系统在复杂光照中的拼接质量和响应时间显著提升。
· 抬头显示系统(HUD):HUD 的信息显示质量不断提高,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装车率逐步攀升,其核心优势在于将虚拟信息与现实道路场景深度融合。
智能网联技术
· 车联网功能普及:2024 年,搭载 L2 级别以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新能源新车占比已超过 60%,2025 年,单车传感器配置预计大幅增加,车联网功能将进一步普及。
· 5G - V2X 技术:5G - C - V2X 直连通信技术完成标准化,车联网终端渗透率显著提高。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 智能驾驶芯片:国内企业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地平线等企业的智能驾驶芯片交付量大幅增加,预计2025 年将超过 1000 万颗。
· 电池技术:比亚迪等企业在电池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如发布了最新的充电平台,提升了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的电压,并推出了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系统。
(二) 自动驾驶领域
技术创新成果
· 端到端技术:将感知、决策、控制等多个模块集成到一个神经网络模型中,实现了数据的无损传递和全局优化,提高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用户的信任感。
· 车路云一体化:通过车路协同技术赋能自动驾驶,实现“人、车、路、网、云”协同。例如,北京已建成全市统一的云控基础平台,并在多个区域部署了智慧路口,能够实时收集并传输环境信息给自动驾驶车辆。
· 多模态大模型:增强了自动驾驶模型对场景、障碍物、导航信息等要素的理解能力,有效应对智能感知中存在的长尾问题,显著改善了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能力。
· 智能电池技术:通过先进传感内植和自修复、防护材料的主动调控,实现电池安全风险可知可抑,是提升动力电池安全的重要手段。
新产品推出
· 2025 款起亚 K5:该车搭载了L2 + 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功能覆盖场景全面拓展,还配备了多项豪华配置,如 19 英寸双色切削轮毂、米其林高性能轮胎、真皮座椅等,提供了沉浸式的座舱体验。
· 特斯拉Robotaxi:特斯拉正式推出了Robotaxi 服务,首批受邀乘客可以体验这一服务,虽初期投入的车队规模较小,且行驶范围有限,但标志着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
· 驭势科技自动驾驶电动巴士B19:配备了自主研发的U - Drive 系统,拥有 16 个摄像头和 8 颗国产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结合视觉定位技术,能够实现对复杂路况的精确控制。此外,驭势科技还提供了无人驾驶巡逻车、牵引车、环卫车等多种自动驾驶车辆,适用于多种场景。
· 理想汽车端到端+ VLM 智驾系统:该系统打破了传统自动驾驶系统中感知、决策、控制等模块的界限,将自动驾驶功能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神经网络模型中,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智能驾驶产品和体验形态,即车位到车位的“一键智驾”功能。
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和新产品的推出,展示了我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智能化、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强劲实力,也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